<output id="ynsi0"></output>

    <big id="ynsi0"></big>
    <pre id="ynsi0"><em id="ynsi0"></em></pre>

    1. <code id="ynsi0"><nobr id="ynsi0"><sub id="ynsi0"></sub></nobr></code>

    2. 您當前的位置 : 全球贛商網 > 江西新經濟

      江西:每天2000余戶經營主體“破土而出”

      2023-03-01來源:全球贛商網編輯:徐茜茜作者:游嘉隆、孫浩

        全球贛商網訊 3月1日,從江西省市場監管局獲悉,江西2022年凈增經營主體80.21萬戶,平均每天有2000余戶經營主體“破土而出”,贛鄱大地已經成為創新的熱土、創業的沃土和創造的樂土。

        建工作機制,抓好重點任務落細落實

        今年2月,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從信用環境塑造、主體誠信建設、包容審慎監管、強化信用服務四個方面,把握信用提升行動的九項重點任務內容,提出了15條“實打實”“硬碰硬”舉措,印發《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助力經營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》。

        同時,為更好發揮市、縣市場監管部門工作能動性,選取南昌市等20個市(縣)為信用提升試點單位,推進工作創新,重點攻堅突破,力爭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典型經驗。

        塑信用環境,提升經營主體信用水平

        自2020年開始,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在企業登記注冊、行政審批等環節開展信用承諾,強化企業信用意識。截至2023年2月,已歸集公示信用承諾1.2萬件。

        積極探索信用合規建設,指導撫州市臨川區局編制《臨川區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引》,從主體合規、年報報送、信用承諾、信用風險等10個方面梳理31項信用合規經營內容。

        探索建立信用合規正向激勵機制,將經營主體開展信用合規建設情況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、信用修復、評先評優等工作進行關聯,在江西省政府質量獎、專利獎、放心消費示范單位等評選中,將信用合規建設情況、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等作為考量因素。

        建管理平臺,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機制

        推動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具有江西特色的《關于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》,制定全國首份《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分級規范》地方標準。在市場監管總局指標體系框架下,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拓展至個體工商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,在全國率先建設江西省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,對全省482萬戶經營主體進行信用風險分類。

        統籌推進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,按不同信用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,現場檢查數同比降低50%,低風險企業無事不擾比例達90%以上,為經營主體提供了更寬松的監管環境,提高經營主體獲得感。

        聚焦事前失信警示提醒,利用江西省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模型監測分析發現突出信用風險,定期為經營主體發布信用風險提示和指導,將失信處置由事后懲戒向事前預防延伸。

        優信用服務,創新信用修復幫扶機制

       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將“管”和“服”緊密結合,牢固樹立“信用修復既重法度,更有溫度”工作理念,不僅建立了分工明確、職責清晰的信用修復工作機制,還創新提供信用修復“網上辦”途徑,探索建立行政處罰決定書與信用修復告知書(提示函)“兩書同送”工作機制,實行“一處罰一告知(提示)”,完善信用修復“協同聯辦、一網通辦”工作機制,實現了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(江西)、“信用中國(江西)”網站信用修復信息共享、結果互認、同步修復。

        自2020年開始,江西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累計依法依規為1911戶經營主體辦理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,幫助43611戶企業、375234戶個體工商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(恢復正常經營狀態),為各類經營主體帶來及時雨、注入強心劑,有力推動經濟回穩向好。(游嘉隆、孫浩)

      備案號:贛ICP備15000060號-1 江西日報社全球贛商網版權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